保理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保理业务合规需要注意的法律法规及建议
保理是一种特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保理协议的规定,保理公司向货物供应商提供融资,并承担了货款的风险。作为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融资方式,保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在实践中,由于保理涉及的各方非常复杂,如银行、寄单人、承兑人、受让人等等,该业务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本文将介绍保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如何保持合规。
一、保理公司的法律地位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可以开展保理业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商业票据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13〕70号)的规定,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开展保理业务需取得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商业票据承兑与贴现资格。
保理公司依据《保理业务暂行办法》的规定,为了开展保理业务,必须先按法律法规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并在金融监管部门备案。保理公司应该建立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在保理业务中合规经营。
二、保理业务主要法律法规和文件
1.《保理业务暂行办法》:该文件是我国保理服务行业的主要法规。
2.《关于金融机构开展保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该文件明确了保理业务的经营主体、规模和业务范围等。
3.《合同法》、《贸易法》等:这些法律对保理业务的实施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支持。
4.《商业票据法》、《国际商会统一买卖合同》等国内外与保理业务相关的法规和国际商会各种合同书,可以为保理业务提供参考和依据。

5.《关于规范商业保理业务融资行为的通知》(银发〔2020〕230号):该文件规定了保理业务的基本要求、申请条件、财务风险要求等,以及保理公司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违规处罚等。这是近年来中国银监会对保理业务管理的最新要求。
三、如何保持合规
为了避免业务风险,保理公司需要建立完整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内部流程。具体措施有:
1.加强市场与风险管理:开展保理业务应合理控制风险,针对其特有的风险,要重视信用风险、交易风险、法律风险等问题。
2.合规经营:保理公司必须对所有参与方进行审核,并采取积极的合规管理手段,强调合同的书面形式、阳光交易和公平竞争。
3.完善财务管理:保理公司必须设立独立的财务部门,对各项会计核算、财务预测和资产负债表进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