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每年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些废弃物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废纸、废旧金属、废旧塑料等可回收物占比很大,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填埋量,还能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再生资源回收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2023年7月1日起实施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进入法治化管理新阶段。
明确回收范围
新版《办法》明确指出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纸、废塑料等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产生的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并且将城市公共空间中可回收物纳入管理范畴,如绿化废弃物、道路清扫废弃物等,鼓励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再生资源目录,以满足不同地区的资源特点和回收需求。
确立多元回收体系
建立“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打造居民区、商业区、办公区等区域内的便民交投点;在街镇层面设置中转站,配备打包、压缩等预处理设施;在区县层面建设分拣中心,引入自动化分拣线,提升分拣效率和精细化水平,鼓励互联网企业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优化回收流程,提高回收效率,一些平台通过线上预约、上门回收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回收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回收的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完善配套支持政策
政府将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财政补贴力度,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低息贷款等金融支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索设立绿色信贷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对于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和个人,国家将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者补贴,以减轻其经济负担,还将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标准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制定统一的再生资源分类标准、回收流程规范等,确保回收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为保障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政府将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的监管,依法查处非法收集、运输、存储、处置再生资源的行为,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打击无证经营、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方便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提高监管效率,还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工作,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产生,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和服务,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在学校、社区等地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再生资源回收知识,增强青少年和社会大众的环保责任感,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再生资源回收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鼓励技术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究,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支持企业研发智能化回收设备,提高回收效率和质量,某公司研发了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可以自动识别垃圾种类并进行分类投放,大大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准确率,还可以鼓励企业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废物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再生资源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新版《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相信在各方积极落实下,必将推动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事业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